中國沈陽海智創新創業大賽暨沈陽“星匯杯”創新創業大賽經過數屆的探索,始終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,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“堵點”和“難點”,已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品牌賽事。
10月10日,2023中國沈陽海智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七屆沈陽“星匯杯”創新創業大賽國內總決賽在新園高聯產業園區舉行,高性能微型半導體控溫芯片、基于AI的高級威脅檢測技術與應用、面向工業產線高碳鋼應力識別的智能檢測裝置等21個科技含量高、發展前景好的創業項目精彩亮相,角逐爭金。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黨組成員、副主席 才利、沈陽市人社局 市場處 處長 趙峰、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組織聯絡部 部長 李真、高新區黨工委委員、管委會副主任 趙宏璐、渾南區科學技術協會 主席 趙晉陽等領導蒞臨會場。
【多年沉淀 塑造科技品牌賽事】
大賽由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、沈陽市人民政府主辦,中共沈陽市委組織部、沈陽市科學技術局、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、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、沈陽渾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承辦,重點面向海內外高校、院所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層次人才,挖掘重點領域可產業化科技成果,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。
會上,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 黨組成員、副主席 才利進行致辭,她誠摯地邀請選手來沈創新創業,沈陽市科協不斷完善人才交流機制,創新服務方式,打造多元化、精細化的服務體系,為吸引更多優秀海內外人才、優質海內外項目來沈創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。
高發投集團 新園高聯產業園區 經理 許云發表講話,他表示:“自2017年舉辦賽事以來,大賽在項目質量、落地服務、產業賦能等方面抓質量、重實效。累計征集國內科技項目1400余項,吸引2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熱情參與;集聚30余家國內知名風險投資機構;投資10余個項目近億元,項目估值超20億元;推動16個產業化項目落戶沈陽高新區。”
大賽整合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和創新創業要素,形成了“政府政策引導、園區培育孵化、企業選項承接、金融信貸扶持、風投機構分險、股權培育上市”的全產業鏈條、全生命周期、全要素服務科技創業新模式。簽約儀式上,威脅檢測技術與應用項目、IPv6創新應用項目、超高溫應變計項目、鋁合金鑄造設備項目、高碳鋼應力識別的智能檢測裝置項目、流體拋光技術裝備等11個意向落地項目,與高發投集團新園高聯產業園區簽署意向落地協議。
【資本助力 構建“全生命周期”創業投資體系】
本屆大賽采用2+4+10+N模式,即舉辦2個主賽場(海內、海外)、設置四個分賽場(日本、沈陽、北京、深圳)、匹配10場以上創新活動、鏈接N項創新創業資源。按照“不求所有、不求所在、但求所用”的原則,探索“飛地項目引進渠道”,形成海內多個城市多點開花、海外重點區域集中發力的新格局。
沈陽高新區通過財政資金引導,已經形成了從“種子—天使—VC—PE”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基金支持體系,將對納入大賽項目庫、符合投資條件的項目初期擇優給予50-100萬元的種子資金或100—500萬元的天使投資支持。新園高聯產業園區負責人表示:“經過數屆的探索,通過打造‘大賽招引+平臺培育+創新協同+產業加速’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,探索‘以賽引才’的沈陽模式,吸引一批海內外‘強鏈補鏈’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來沈創業,為全面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 新創業中心和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供支撐。”
【筑巢引鳳 打造人才招引“強磁場”】
人才是寶貴的人力資源,是推動沈陽高質量發展、新時代振興的重要力量。今年,大賽圍繞沈陽市本地優勢基礎和發展需求,助力打造 “5+3+7+5”產業體系,重點聚焦高端裝備、新能源及節能環保、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、汽車及零部件、航空、食品、集成電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8條產業鏈,精準招募項目。
新園高聯產業園區作為大賽的承辦方,始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,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、聚力新興產業、聚焦前沿科技、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為己任,著力打造集生產制造、技術創新、科技研發、總部辦公、研學基地、產城融合于一體的新經濟業態標桿產業園區4.0。
今年,國內賽區云集了來自北京、深圳、大連等地的科技創業項目122項,其中60%來自沈陽以外地區,70%以上具備產學研合作經歷,100%具有自主知識產權,本屆參賽項目顯現出輻射區域廣、技術壁壘高、商業模式新、人才集聚強的特點。未來,大賽也將在實踐中歷久彌新,厚植創新創業創造的生態圈層、涵養拼搏進取的人文環境,全面破解實現技術突破、產品制造、市場模式、產業發展“一條龍”轉化的瓶頸。
來源:園區運營事業部